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春晚

知薇在除夕之夜,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等待我的,除了一桌熱氣騰騰騰年夜飯的溫暖,還有一家圍坐看央視春節晚會(“春晚”)的溫馨。

春晚,是綜藝電視界的傳奇。它1983首播,延續31年,長達5個多小時,聚集兩岸三地海外明星才藝,吸引全球7億多觀眾,收視率堪比世界杯決賽。春晚是中國人的集體回憶和共鳴,也是一家人的凝聚劑和話題,其對中國人的重要性已不亞於春聯、鞭炮、餃子、拜年等習俗。

春晚,也是經濟效益的奇蹟。據說,一場春晚的成本在人民幣1000萬到6000萬之間,廣告費收入則可達6億之多。如此高回報率,源自央視用計劃經濟的方式籌辦春晚,用市場經濟的方式營銷春晚。

央視一直秉承"節儉辦春晚"的原則,嚴格控製成本,以金招牌和收視率號召一流人才,得到各界大力支持,不少國內一線藝演員的出場費不過幾千元。此外,央視在硬件方面也能省則省,自1998年起15年來使用舊台址的一號演播大廳,近年更租用電視牆佈置舞台,不僅節約場地成本和材料消耗,更能以最低成本取得最佳視覺效果。

央視的市場化程度極高,每年10月已開始在各地做春晚廣告推介會,通過名主持的介紹和往屆大客戶的分享,吸引商戶競價投標,而標底也年年上調。相對收視僅幾個點的同類節目,收視率高達30%多的春晚,明顯是央視佔優勢的賣方市場,難怪其廣告費收入能年年攀升。

2013春晚令人耳目一新,LED屏幕的舞台美輪美奐,國際化的節目吸引眼球(比如Celine Dion唱中國民歌,外國留學生唱京劇等),看著春晚常有常新質素漸高,我知道它將繼續是中國人過新年的寄託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