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你相信什麽

工作一如既往地忙,每天都做到很晚。有時回到家寶寶已經睡了,第二天出門寶寶還沒起床,如此這般惡性循環,結果連續幾天都見不到孩子。我於是痛定思痛,每天努力提高效率、加快速度,希望能夠準時收工回家親親孩子。

天不遂人意,與我一起工作的後生仔,不知為何,每天都有一段時間會離開工作臺消失不見,還常常是接近放工時間才如此。有些交與他負責的任務,若在那段時間有緊急的修改任務,我就變得很被動:等他回來又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不然就要自己花多些時間pickup並完成,又會影響手頭的其他工作--最後結果差不多,就是又要做到很晚。

起初我有些生氣,覺得:工作尚未做完,你就行開偷懶,實在過分。時間久了,我想開了:與其自己在這裏獨角戲生氣懷疑,倒不如三口六面講清楚。

於是,我直接但有技巧地問:「我留意到你最近常常固定鐘數消失一排(講觀察到的事實),這有時令我感覺很困擾--因為臨時要趕緊急任務卻找不到你(講自身真實感受),若不介意,可以分享給我聽這些時間是有什麽特別的事情要處理嗎(給出尊重、選擇和空間)?」

後生仔很開誠布公地說:「不瞞你說,我不能持續工作太久,必須要休息一下。這些時間,我就是去透透氣、換換腦子,否則我無法保持思考力和效率。」

聽完,我欣然接受,直言:「謝謝你的坦誠,我也很尊重每個人工作習慣和方式都不同,這是你的style,我不會幹涉。大家說開了,以後可以配合得更好。」

講白了,那看似可惡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如此的無害和可以理解。彼此坦誠而正面的溝通,避免了彼此猜忌不滿而可能導致的惡心循環與不歡而散。

知薇發現,與孩子的相處和對孩子的教育,也遵循同樣的道理。周末帶寶寶去附近公園玩轉盤時,一個大些的男孩跑過來,竟一把推開寶寶,搶玩轉盤。帶著那小哥哥的工人姐姐立刻一巴掌打過去,連說No No。我在那孩子眼裏看到他的無辜,我猜他只是想和寶寶一起玩、示範如何玩,但未能用言語及時表達的他,情急之下選擇了用身體語言。我連說:「沒事,我們一起玩吧。」小哥哥很開心,繼續演示給寶寶看轉轉盤。

孩子本性善良,是我們戴著自己的有色眼鏡誤讀了他們的行為,而最可怕的是:我們怎麽解讀他們,他們就怎麽成長。大多數人,都並無惡意,他們都在盡力最好自己,只不過大家的習慣、標準有分別。又是我們戴著自己的有色眼鏡誤讀了他們盲目為了保護自己而先判人死罪。

記得,相信
真善美,就得到真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