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高明的考試

6月的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終於落下帷幕,這個全球認可度相當高的資格認證又令幾家歡喜幾家愁。“喜”的人無非是信心十足盼捷報,或慶幸“終於考完”;“愁”的人則各有本難念的經,有人剛考一二級深知前路崎嶇,有人擔心要來年再戰*,有人則慘到連考卷都沒見到。

原來CFA機構從2011年1月起要求考生用國際護照登記和更新信息,且憑該護照才可進場考試。由於之前可用身份證登記,結果去年12月僅香港就有近200人(占該考區人數約3%)未能出示護照而被拒入場,有人當場落淚。今年考生普遍做了相應準備,但類似事件仍有發生。所謂十年一劍,不少人辛苦準備許久,卻因小小疏忽而令努力付諸東流,浪費半年甚至一年光陰,實在可惜。

細想來,其實這對被拒考生和旁觀者都是個wake up call:學習考試的意義究竟何在?考證族究竟追求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是分數證書,還是綜合能力的提升。

CFA機構自宣布新制度後,不僅在網站張貼公告,更頻繁通過郵件提醒考生,可謂“仁至義盡”做足了本分。如此都miss掉的考生,相信並非重視程度不夠,問題可能在於他們習慣了埋頭書本而“不理窗外事”,忘記了做學問的根本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試問若連制度變化都跟不上,如何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大展拳腳?擁有近半世紀歷史的CFA機構,果然考得高明。

---------------------------------------------------------------------------
註:CFA一級考試每年6月和12月各一次,而二三級則每年6月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