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聯想到另一個有趣的經濟學例外。大家都熟知的供求規律(Law
of Supply-Demand),說商品供求變動引起價格變動,且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時價格下降。該規律可解釋大部分商品價格現象,卻會在債券市場上失靈。人們發現,公司債券的表現通常在新債發行旺盛時特別好,spread收窄且收益增加;而當新債供應突然減少時,公司債則會spread加大而表現潛水。原來,相對活躍的股市,債市的交易量較細,因而缺乏價格“復核”機制。當有大量新債獲得定價和發行,已流通的債券的定價就間接地得到了復核,而投資者對原有定價懷疑的消除和信心的增強,就直接導致了spread的收窄;反之,當投資者缺乏新債的參照,對已流通債券定價的信心就下滑,因而spread加大,市場疲軟。
老祖宗孟子在戰國時期已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如今這個交友網站上市貴過實體行業、Pulitzer Prize獲得者在twitter上寫作的時代,靈活變通地應用書本知識,隨機應變地解決問題,則更顯重要性。
-----------------------------------------------------------------------------------------------------註: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的現象。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T. B. Veblen)註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及凡勃倫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