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反轉經濟學

在網路上看到內地某工商局局長的一段話:“拉菲(Lafite)一年產量2萬箱,也就是24萬瓶,其中三分之一銷往亞洲市場,即8萬瓶。銷往中國市場的,撐死也就5萬瓶。而中國一年的所謂“拉菲”的銷量是200萬瓶。真有那麽多拉菲嗎?”這195萬瓶的多出來的供給令人咋舌之余(且不辨其真假),證明了中國市場對拉菲需求的瘋狂程度。拉菲好比紅酒市場的晴雨表,產自一級酒莊首位的面積僅74公頃的拉菲古堡。由於其稀有性以及一定儲藏年份對紅酒的增值,再加上近年人們對另類投資的追捧,拉菲的(特別是好年份的)價格一路攀升,而需求竟也隨之不斷上漲,乃“凡勃倫商品” (Veblen Goods) 的典型*

經濟學裏有所謂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說普通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為負數,即價格下跌會導致需求增加,反之亦然。而凡勃倫商品的需求量則與價格成正比,即價格越高,商品越獲追捧。這類商品所提供的,不僅是實際使用的效用,更是炫耀消費的效用,且後者隨價格而升高。奢侈品與藝術收藏品常常呈現該特征,人們為了彰顯身份地位而追逐消費的心理正是“反轉”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主力。

由此聯想到另一個有趣的經濟學例外。大家都熟知的供求規律(Law of Supply-Demand),說商品供求變動引起價格變動,且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時價格下降。該規律可解釋大部分商品價格現象,卻會在債券市場上失靈。人們發現,公司債券的表現通常在新債發行旺盛時特別好,spread收窄且收益增加;而當新債供應突然減少時,公司債則會spread加大而表現潛水。原來,相對活躍的股市,債市的交易量較細,因而缺乏價格“復核”機制。當有大量新債獲得定價和發行,已流通的債券的定價就間接地得到了復核,而投資者對原有定價懷疑的消除和信心的增強,就直接導致了spread的收窄;反之,當投資者缺乏新債的參照,對已流通債券定價的信心就下滑,因而spread加大,市場疲軟。

老祖宗孟子在戰國時期已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如今這個交友網站上市貴過實體行業、Pulitzer Prize獲得者在twitter上寫作的時代,靈活變通地應用書本知識,隨機應變地解決問題,則更顯重要性。
-----------------------------------------------------------------------------------------------------
註: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的現象。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T. B. Veblen)註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及凡勃倫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