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Dead-end Job之主謀

與金融圈中好友聚會,聊起近期市場波動,各行精簡人手,留下的人壓力驟升,“一個人當三個人使”極辛苦。怨聲連天之際,信佛的D提醒大家要感恩自己仍有個decent job,有錢拿有exposure有經驗積累還有晉升空間,眾人紛紛稱是。話題一轉大家討論起什麼工作最可怕,有人說是做影印鋪,程序單一有害健康且沒有前途;有人說是清潔工,工作簡單重復無提升空間。總結起來,這些都是所謂dead-end job(死胡同),共同點是缺乏進步升職加薪或增加職責的空間,通常技能低,薪水不高,時間長。

做投資公司的K突然好感觸,說公司裏甘願做dead-end job的大有人在,不少back office員工做程序性工作多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地不求進步,但求有工返有糧出。最誇張的是位多年的老員工,工資不低,但只負責掃描文件和碎紙,日復一日地從20幾歲少女做到近40歲的婦女。這份輕松且收入好的工,慢慢扼殺了她的激情鬥誌和marketability,將她變成了職場雞肋,在死胡同裏漸行漸遠。但如果,由於教育背景或能力的限制,這dead-end job可能已是該員工效用最高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然而,職場上卻不乏有人開始於一份荀工(夠專業,薪水好,發展空間大),其後受行為習慣左右(如偷懶,有惰性,安於comfort zone,懼怕挑戰不願進步,人際能力低等),而業績不達標表現無突破,一手將荀工變成dead end,當產出與收入不再成正比,失去競爭力被淘汰出局。“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這絕非危言聳聽。隔壁部門有位同事,入公司10年了竟與我同級。原來初入公司時該同事是處理數據的分析員,隨時間推移本應成為骨幹,但不願面對責任加重、工時加長及與外界打交道的她,向上級要求維持她處理數據的本分,並表示不介意升職,上級也樂於讓個安分又有經驗的人負責基礎工作,便答應了。該同事就在自創的dead-end job上安定做了多年,後因年資漸長而升了一級,目前拿senior工資而做junior工作,明眼人都不禁為她捏把汗。

也許,這世上本沒有所謂dead-end job,只有dead-end attitude。再平凡重復的工作,只要做的人用心且充滿熱忱,都能為自己及社會創造價值,更可能因表現優秀態度積極, 而發掘到職業新方向和把握新機遇(成為管理者或轉入新行業等)。如若做事情的人缺乏熱情,不思進取,害怕挑戰,就算眼下的職業或機會再好,都會不經意轉變成個dead end

此文刊登於2012年5月11日第339期《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