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最好的準備

父親朋友的兒子大學畢業,想入金融業,申請了幾份工作,急忙請教我如何準備面試。我陪他做了些mock interviews,幫他熟悉程序,消除緊張情緒。

事後他問:“總不能次次都靠你,若日後我要自己準備面試,怎樣做最有效呢?”我笑答:“最好的準備就是不用準備。”見他一臉的驚訝狐疑,我分享了個真實例子。

朋友K如今是基金經理,可算金融才俊,卻是“Best preparation is no preparation at all”的擁躉。在職業生涯中K經歷過無數面試,除了第一次,從未特意準備過,卻幾乎百發百中,贏得面試官或老闆青睞,拿到offer

K人生的第一次面試,正是教會他何謂“最好的準備”的機緣。當年在加拿大讀到大學三年級的K,與同學B一起面試Big Four之一,職位競爭激烈,兩人均成績不俗、思維敏捷、談吐流利,一時勝負難分。面試官最後問了兩人同樣一個問題:“你的職業理想是什麼”,答案本該毫無懸念,竟成為勝負的key differentiator。據說B聽畢問題,從包裡拿出一張略泛黃的poster,上書“My dreamTo become a chartered accountant”,他向面試官解釋,這是自己中學時便許下的願望,多年來一直貼在牆上,提醒激勵自己去實現理想。面試官非常震撼和滿意,當場錄用了B

K雖落選,卻從B身上學到了令他受益終生的道理:短短的面試是對個人知識經驗、人格魅力和溝通能力等的集中考評,所有這些素質都要靠日積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準備本應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平日點滴功夫做到了,便自然無須“臨時抱佛腳”。人生的種種際遇,也同樣難以預計,而最好的準備也是時刻準備著,而無須臨陣匆忙慌張。

(此文刊登在2012年12月28日第372期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