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獨角戲

少年Pi:我只是想跟它打聲招呼。
Pi的父親:你把老虎當朋友?它可不是你的玩伴!
少年Pi:動物也有靈魂,我從它眼中看到了。
Pi的父親:野獸就是野獸,你看它的眼睛,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


少年Pi 在純真幼時,堅信在那隻孟加拉虎 Richard Parker 的眼中,看到了友善的靈魂,對父親直接甚至殘忍的警告,只覺委屈不已、難以入耳。在漫長的漂流中,經過了與 Richard Parker 的零距離對峙、相依為命和決絕分離,少年才醍醐灌頂般領悟到父親的智慧: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倒影,一段子虛烏有的情誼,一出自編自導的獨角戲。

人類腦袋的構造精密卻漏洞百出,每秒都有無數事情發生,有大量不斷閃過的念頭、片斷、反應和情緒的碎片,有一齣齣不斷上演的或喜或悲、或理性或荒誕的戲劇。碎片飛散戲劇紛亂間,不少人還會受害者化自己 (victimize the self) 或妖魔化外物他人 (demonize the others):我運滯、命苦、懷才不遇,風水差、環境亂,他對不住我、她心術不正等等。

這些心理活動,從積極角度說是 blessing:人腦的自然傾向是合理化自身的想法行為,避免持續的自我懷疑或責備導致精神問題;從反面檢視則是curse:導致人性的盲點,受害者化自己就等於將主權交於他人,無須承擔責任,妖魔化外界不過是將自身問題投射出去,無須正視自身缺點。

我們以為所見皆真實可信,卻未意識到狡猾善變的頭腦好似副有色眼鏡,過濾了一些,又添加了一些,現實還是虛構,混沌不清。

戀情失敗,不少人寧願一副「我是受害者、我不 deserve」的頹喪模樣,以搏同情,也不願自我檢討後振作重新開始。殊不知,那受害者的能量,已向宇宙發出了邀請函。試問,吸引來的若非負心漢薄情女,又如何滿足自己繼續受害角色的渴望。

事業不順,不少人寧願一種「天生我才,無奈不遇」的責怪心態,以轉移視線,也不願直面不足後努力增強實力。甚為無明,所謂看不順眼的上司無能昏庸或同輩見風使舵,很多時恰是自身缺點的投射或「吃不到而說葡萄酸」的寫照,而對上司的全局統籌和同輩的策略智慧卻視而不見。試問,事業發展若非江河日下,又如何實現自己保持「懷才不遇」悲情角色的需要。

以上種種,都是我們在內心獨角戲裡自選的角色,卻又深覺無明無奈,無力扭轉。

Pi的母親:科學讓我們認識外在的事物,卻沒有觀照自己的內心。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


阿波羅神廟裡的那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對其出處的爭論至今仍舊不斷,對其的含義的理解更加多樣。我傾向於相信,此乃某先哲徹悟人性盲點後,對世人的提點:認識並掌管你的心,莫將一生消耗在獨角戲裡。As the director of all the “dramas”, you decide and always have a choice!
--------------------------------------------------------------------------------------------
後記:文章標題的靈感來自於作詞許茹芸的《獨角戲》,在此且引用幾句許常德作的歌詞,甚覺應題。

是誰導演這場戲
在這孤單角色裡
對白總是自言自語
對手都是回憶
看不出什麼結局

如果一切只是演戲
要你好好看戲
心碎只是我自己
—《獨角戲》


此發表在主場新聞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7%8D%A8%E8%A7%92%E6%88%B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