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專家為參加者出謀劃策,幫她們內外兼修改頭換面,某女士卻特別抵觸,堅稱自己沒問題無需改變。面對手中的投資組合,許多投資者又何嘗不是安於保持現狀長期持有,如同受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的驅使,懶於改變。Status Quo Bias (現狀偏誤)是行為金融學定義此類行為的術語。
5位盛女雖背景遭遇不同,卻表現出一個共性:陷入過去的經歷無法自拔。無獨有偶,不少投資者也偏好相信自己過去的投資經驗,常給予過往信息過高的權重,忽視當下的市場狀況信號;但當市場生態改變時,最新的信息才是投資者最需留意的。行為金融學稱此為Conservatism Bias(保守偏誤)。許多人05-07年在越南投資賺了錢,輝煌的過去令他們至今對這個市場仍情有獨鐘,不理會各經濟指標早已轉向。
某盛女在節目裏說自己不敢主動出擊尋找真愛,怕再受傷害,卻由於被動而多次遇人不淑。有類似遭遇的投資者也大有人在:他們將註意力擺在絕對的獲利與損失 (absolute gains & losses),而非相對風險承擔的回報上(risk adjusted returns),結果導致“止賺不止蝕”,將損失頭寸越煲越大。這類非理性行為叫Loss Aversion Bias (損失規避偏誤)或Fear of Regret (後悔規避)。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對獲利和損失的敏感度不對稱(對損失敏感得多),即“白撿100元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損失100元帶來的痛苦”,面對獲利大家風險規避,面對損失時卻變得風險喜好。不信的話,我們來做個試驗:遊戲A,你有100%機會贏40萬元,遊戲B,你有50%機會贏100萬元,也有50%機會不贏不輸;選A還是B?遊戲C,你100%會輸40萬元,遊戲D,你有50%機會輸100萬元,也有50%機會打平手;選C還是D?*
盛女們的種種偏見誤解,相信都難逃觀眾的法眼。而身為投資者的觀眾們,有沒有發現原來自己也在投資領域裏重復著類似的行為,卻還沾沾自喜地自以為是那個傳統經濟學裏所謂的“理性投資者”。
————————————————————————————————————
*註:非理性的選擇是遊戲A (面對獲利時風險規避,可能的獲利減少了)和D(面對損失時風險喜好,可能的損失增加了)。
此文刊登於《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2012年4月20日第336期
此文刊登於《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2012年4月20日第33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