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Lie To Me 風雲

不久前特首選舉辯論與問答大會上候選人的對峙“爆料”激烈問答,掀起了一股“微表情Microexpression熱潮,即根據面部肌肉的運動判斷是否說假話,乍聽起來玄妙至極。

維基定義:微表情是人類在試圖隱藏某種情感時無意識做出的、短暫的面部表情, 由於最短只持續1/25秒而肉眼難以捕捉,更由於人們常試圖用有意識的表情做掩蓋而難以識別。除了面部表情,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姿態也會泄露真實情感,是微表情研究的重要部分。

“微表情”不僅是一門正經科學,也已不是新鮮玩意。上年就有一出美劇《Lie To Me》,講述男主角Dr. Lightman利用“微表情”協助警方或保密機關斷案救人,劇中常穿插一些名人政客說謊時的snapshot, 佐證對某表情的解讀,比如美前總統Clinton在其白宮見習生醜聞前後出來為自己辯解時嘴角下撇(羞愧)以及時手指與視線方向不一致(說謊)等。無線也曾推出劇集《讀心神探》,圍繞類似題材講述探案故事。目前在歐美,微表情的研究已經應用在國家安全、司法、醫學和選舉等領域。

了解了一些微表情及身體語言後,我也開始嘗試在工作上應用,發現效果不錯,常有“知人知面更知心”的成就感。不久前為某項目與投行開“收風”會,以了解潛在的競標公司,收到長達三頁的名單。我們追問哪幾家最肯定,鬼佬Managing Director立刻嘴角收緊又快速摸了下鼻頭(羞愧、隱瞞或說謊),將兩手收攏胸前做自我保護狀(封閉、不願溝通),我立刻意識到這名單水分不小,建議他們精煉縮短後再做研究以節約時間。學會閱讀微表情及肢體語言,還能助我預見事情走向。 上星期某重要項目的Kick-Off Meeting會議中,我在奮筆疾書的間歇,發現大老板的扭轉身體到幾乎背對住原本並肩而坐的小老板,且從始至終缺乏眼神交流。回想起近期小老板的松散表現,我心中打鼓估計不妙,結果今天發現小老板已“出局”——被軟性地趕出了項目。

經過平時的觀察應用與驗證,我總結了幾個常見的有欺騙性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以及如何透過現象讀本質,希望對在職場和商場打拼的讀者有些啟發。

1  贊美某事物的同時皺眉和搖頭,看似情緒高昂
解讀:他的真實感覺並非贊美與肯定,卻礙於某種原因講大話。與“手指與視線方向不一致”有異曲同工之妙。

2  與你聊天時,他的腳尖或膝蓋始終指向另一個聽眾
解讀:無論他的視線多麼專著於你,卻“醉翁之意不在你”而在腳尖指向之人。據說離頭部越遠的肢體越誠實,越不受大腦的manipulation

3  講述親身經歷的時,眼珠向右轉動
解讀:你也許聽說過這代表他在說謊,但有可能他只是想掩蓋某個細節。研究表明,當人嘗試“構建”一個畫面,眼球會先向上再向右轉動;而當回憶某件真實的事情時,眼球會先向上再向左轉動。

4  會議上發言的人正滔滔不絕,幾個聽眾不約而同用手指封住嘴唇,仿佛聽得很入神
解讀:他們其實有話要說(多半是不同的意見),卻礙於某種原因不能直說,只好用手擋住呼之欲出的真心話。

此文刊登於《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2012年3月30日第33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