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個案例:朋友的朋友S君,聰明優秀,卻性格靦腆,缺乏異性緣,眼看年紀漸長,便鼓起勇氣參加了《非》。 S君表現不錯,有位女嘉賓堅持選他到最後一輪,最終S君卻拒絕了對方,黯然離場。朋友們不解,S君卻解釋,自己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目標絕非針對台上那12位女嘉賓,而是電視機前百千萬計的適齡女觀眾。果不其然,S君的郵箱收到數千封“求愛信”,在婚戀市場中正式“脫貧”。
讚歎S君的智謀的同時,知薇聯想到國內某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也採取了類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思維模式,而不斷發展壯大。
該企業原本的主業是肉製品加工,如今已成為集食品、物流、地產、金融等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據聞,其商業模式獨特,利潤點也早已不在主業:該企業針對各地政府和企業招商引資的迫切需求,積極發展上下游產業,於是,它一方面收到地方政府各項補貼,另一方面又以較低價格收購地方企業和土地。據業內人士分析,其所獲的政府補貼及因低於公允價值收購所獲的利益,竟可佔其利潤的30%到45%左右。
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中,擺在明處的,常常僅是冰山一角,而價值最大的則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學會不貪戀表面的蠅頭小利,透過現象深入看不見的角落髮掘價值,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此文刊登於 2013年3月15日第383期《資本創富》(Capital Mon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