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正當銅鑼灣核心地帶的鋪頭個個叫著天價,“克隆”般大興土木變身為金鋪表鋪名牌店時,幾間本地“福”字金鋪宣布銷售減速,三兩奢侈品牌在Burberry盈警的當頭棒喝下股價驟跌,自由行更由高峰期退熱空有人數卻消費疲軟,不禁令人替這些甫以高價承租鋪頭的奢侈品牌捏了把汗。商家馬不停蹄地追著消費的風潮,卻往往遲了半步,一頭紮進party以為趕上了高潮,卻未覺遊戲者早已意興闌珊。

不停追趕他人的腳步,意味著你永遠都將慢半拍。

這好比入大學選專業眼看科技股神話不斷湧現,便熱血沸騰地讀電腦,未及畢業泡沫已滅;接下來的一茬眼看金融業風光無限,削尖腦袋讀了個不知所謂的金融學,四年後打起領帶開口閉口IPO發債,腰包鼓起的速度卻不及風暴的威力,紙醉金迷的夢未醒已成redundancy被掃地出門;轉眼間智能手機人手一部的現實宣告新科技時代的來臨,堅守理想的IT人趕上了好時代大步向前,那個特立獨行常穿turtlenecknerd占據了報章雜誌網頁和許多人的生活起居,引得大批年輕人再次沈醉科技夢。

這也好比入市選股票:今天聽本土股神先生說123,就眼也不眨地大筆入貨,且不知大基金剛玩夠,突然清倉大賣撒落一地雞毛狗血;心痛不已卻未曾悔改,換個信仰聽起北方女神仙的細價傳說,滿心歡喜地以為可以四兩撥千斤以小博大,竟然發現投資賬戶上的價兒越來越細。

縱觀社會每一次進步,都來自突破創舉而非追隨復制。跟從內心的聲音,才能看清未來的方向,提早把握機遇。Steve Jobs曾說“我跟著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很多東西, 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而他依此成就的帝國至今仍引領著消費者的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