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海關是城市樹立第一印象的窗口,紐約Newark 國際機場(EWR)的海關可謂秩序混亂人員懶散。國際與本土旅客的入境櫃檯雖是分開,排隊時很明顯國際旅客多出數倍,機場人員卻毫無反應,眼見長龍大擺許久,才開始疏導分流旅客去本土櫃檯。入境官員們則更是氣定神閑,慢悠悠地檢查證件之余還互相閑聊或玩手機發短訊,完全置苦等一邊的旅客於不顧。疲憊不堪的我懷念起香港機場的海關,過關快速有序,工作人員精神集中且態度專業,何時有過此等情形。在紐約逗留幾天後才發現,各行業不少服務人員都在工作時當顧客面玩手機,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他們那理直氣壯泰然自若的模樣,態度之惡劣在香港實在是無法想像。
搭乘出租車的經歷更加深了我對紐約服務的認識與失望。司機一路不語也無可厚非,到達酒店時,不幫手提行李之餘,還堅持索要15%的小費,否則不許下車,收足錢後仍然一臉不滿揚長而去。就此我總結了一個規律:在紐約,服務者才是上帝,付小費乃是顧客的義務,而收到的服務質素則要看上帝的心情要碰運氣。香港的士司機雖不算熱情,但至少行為規矩且無小費一說,通常會下車幫助搬動行李(雖大件行李有附加收費),基本收費也相對低廉——粗略計算了一下,2公里以上的基本費用香港僅為紐約的50%左右。
紐約值得一提的是中高檔餐廳的服務,水準高且態度好,然而這恐怕與當地餐廳“一對一”的服務和小費機制不無關系。眾所周知,在大部分的美國餐廳用餐,一張檯始終由一位dedicated的服務員負責(不計上菜員),與客人充分交流,提供點菜建議,保證服務到位。通常在買單時該檯小費便全數歸這位服務員,而稍有水準的餐廳小費平均高達18%,是好服務的重要incentive。在香港,中高檔餐廳服務水準不低於紐約,許多地方無單一指定人員服務的制度,大部分餐廳成員無論直接拿小費與否,都會提供高質素的服務,不知與劉華10年前那幾段“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架”可否有些許關係。“誠懇、親切、專業的服務態度”在吸引顧客的同時,也以軟實力推動了行業的繁榮,如今香港的餐廳總數已幾乎追上紐約(約14000間),而Michelin星級餐廳數量更已與紐約平起平坐(62間),是名副其實薈萃中西的美食天堂。
獨立研究組織HKGolden50的分析報告認為,香港作為全球旅客到訪第二多的城市,預計在兩三年後將取代紐約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紐約若如此吃老本下去,恐怕真的沒運行。
(此加長版發表在主場新聞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9%9B%99%E5%9F%8E%E8%A8%98%E4%BA%8C%E6%9C%8D%E5%8B%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