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雙城記(一):地鐵

關於紐約的影視劇看了不少,關於紐約的歌聽了N,關於紐約的夢發了幾年,而親身處於那鋼筋水泥森林中時,卻發覺之前的想像泡影般地破滅,香港的好仍舊無可取代。

交通是認識一個城市的開始,地鐵則是交通必需品,而紐約地鐵卻可用“髒亂差”概括。從綠色欄桿圍起的地鐵口走下去就好比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走道昏暗狹窄,空氣悶熱混濁,滿墻汙垢垃圾四散,軌道旁無防護門,車廂破舊行駛緩慢,小字體的軌道圖難以閱讀。據說24小時運行的地鐵在夜晚常發生罪案,上年更有近150人墮軌,因維修停駛導致不便更是普遍。

紐約客可能會辯解:現由MTA管理的紐約地鐵自1904年起運營,已有過百年歷史,網絡龐大全長360多公里,日載客500多萬,已實屬不易。殊不知港鐵MTR的前身(過去的九廣東鐵)也早於1910年已開始運營,如今MTR全長210多公里,日載客亦有400多萬,卻能歷久彌新不斷進步,不僅環境整潔標示清晰,更運行高效安全措施到位。

MTA MTR僅差一個字,歷史和吞吐量相近,為何形象和效率卻大相徑庭?相信因素很多,而組織結構的不同乃其一,是那“看不見的手”在背後發揮著作用。MTA是紐約州議會設立的公共福利法人機構(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高層均由政府指派任命,經營不善財政堪憂,上年有300億負債之余赤字達9億美元。MTR曾由港府全資擁有,而在2000年私有化上市(港府仍是大股東)後推行市場和商業化經營,上年利潤約19億美元,乃全球少數有盈利的且唯一不依賴政府補貼的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商,更憑頂尖的管理水平獲得多個外國城市地鐵專營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