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通才與專家

品牌令顧客聯想到其所象徵的產品服務:星巴克令你想起香濃的咖啡,Apple令你想起高科技的電腦手機。提到“卓悅”,你若只想到化妝品就太out了,人家如今還賣各式奶粉和紅酒。提到“百老匯”,你若只想到家電與電子產品就又out了,人家如今還售各款手表。

在瞬息萬變的商界保持競爭力,豐富貨品拓展服務無可厚非,更不時成為品牌起死回生的契機。然而,香水瓶邊琳瑯的奶粉罐和酒樽,相機櫃邊滿目的腕表,實在令人莫名其妙。背後動機除了滿足4千萬內地客的消費urge以圖“一站式賺到盡”,似乎與品牌的長遠發展沒有任何邏輯關系。著眼短期利益見招拆招的經營模式能否sustainable,是個問題。

把握商機,進行多元經營拓寬產品服務的同時,保持品牌形象鮮明深入人心,化粧品專門店莎莎無疑是成功案例。78年從一小櫃位開始,如今成為上市公司且擁有遍布亞洲6個市場250多間店鋪專櫃,莎莎為人熟知的戰略是越過代理從廠家直接進貨,以降低成本穩定貨源,此外其在多元化經營方面也頗成功。早在10年前已眼光獨具地入股健美中心,開設纖體中心,代理中藥健康產品,建立購物網站。步步準捏市場脈搏,時時緊聯核心主業,提高利潤分散風險的同時,賦予品牌新的詮釋和生命。莎莎定位鮮明且基礎紮實,自然成為本地客遊客的必去之店。

做通才還是專家?商業案例對職業生涯也具啟示意義:There is a fine line between generalist and specialist. 通才不等於“雜才”,而是對多個領域有非perfectexcellent的見解,乃博學的專家。專家在單一領域深入研究拓寬經驗,可觸類旁通整合知識,乃精進的通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