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雙城記(二):服務

紐約現實與幻想的落差,不僅來自硬件(如地鐵),更來自軟件。聽過不少紐約服務差的警告,卻估摸這年訪客量全球第一的都市應該差極有限(2011年有5000多萬國內外遊客),卻發現這只是wishful thinking

海關是城市樹立第一印象的窗口,紐約海關卻秩序混亂人員懶散。國際與本土旅客的入境櫃檯分開,那天明顯國際旅客多數倍,機場人員卻毫無反應40多分鐘後,才疏導分流旅客。入境官員更氣定神閑,慢悠悠查證件之余還互相閑聊玩手機,不理旅客苦等。疲憊不堪的我懷念起香港,過海關一向快速有序,何時有此等情形。其後幾天才發現,紐約許多服務人員都在工作時當顧客面玩手機,此惡劣態度在香港是無法想像。

出租車加深了我對紐約服務的失望。司機一路不語也罷,到酒店時,不僅不幫手提行李,還堅持索要15%的小費不許下車,收足錢後還一臉不滿。仿佛紐約的服務者是上帝,付小費是顧客的義務,服務得如何則要看對方心情碰運氣。香港的士司機雖不算熱情,但行為規矩且無小費,基本收費也相對低廉(2公里以上費用為紐約的50%左右)。

紐約中高檔餐廳的服務倒值得一提,水準高且態度好,卻恐怕與單個服務者直接獲得平均18%的高昂小費不無關系。香港無論餐廳總數或Michelin星級餐廳數均與紐約持平(約14000間和62間),且每個餐廳成員無論是否直接拿小費,都會提供高質素的服務。

HKGolden50的報告指出,香港作為全球旅客到訪第二多的城市,預計在2-3年後將取代紐約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對於這一天的到來,相信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和期待。紐約若如此吃老本下去,恐怕真的沒運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