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腳踏實地的力量

前天與一位在金融圈和生意場摸爬多年的朋友J聊起一位共同熟人N最近離開投行,借他人打本及自己的創意,正計劃開設咖啡店。講到N如何將裝潢擺設格調計劃周到,如何憑才智拿到某品牌集團的支持等,J頻頻點頭之際也潑了盆冷水:“我最關心的是N能否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為何賣咖啡可以賺錢。”

這的確是個最基本的問題,與格調創意無關,不新鮮也不刺激,卻是實實在在的生意之本:固定成本多少,流動成本多少,銷售量如何,利潤幾成,手頭流動資金多少,能承受多久虧損等等。做生意的每一天都是虧損與盈利的戰鬥,而許多創業之初的人往往會被所謂“創意”占據所有的精力和資源,忽略了最實在也是最枯燥的經營和帳目。

無論在哪裏工作,從事任何行業,“腳踏實地”都是最核心的技能。這個成語來自《資治通鑒》的主編司馬光的好友邵雍對他耗費19年心血日夜編纂史書巨著的概括。而現代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股神巴菲特,他能將自己26歲時從親友那裏湊來的10萬美金增長到今天的400多億美金,就是依靠腳踏實地的精神。每進行一項投資前,他總是嚴謹地做所有的研究分析以及管理層訪問,絕不隨市場人氣而輕舉妄動。

公司常有位同事在午飯時間“幻想”如何做大生意賺大錢,好過在公司打工悶到死又難出頭。我偶爾聽到禮貌性地微笑,心裏卻很犯嘀咕,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心浮氣躁、不願腳踏實地做好士兵的人,又如何能成為好將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