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饑餓感

如今港人早已習慣了廣東道上全身名牌兩手購物袋的內地人,高級餐廳裏此起彼伏的普通話。有人對此欣喜不已,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無動於衷,卻很少有人看到這消費行為背後的信息——內地人充滿了饑餓感,無論對於努力奮鬥創造財富,還是瘋狂消費享受財富。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2011年共有近4,200萬訪港遊客,總消費額達2,530億港幣,約占香港上年GDP13%,而遊客中近70%為內地人。饑餓感是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力量,更是提升個人事業生活的推手。

世間萬物循環往復,成功失敗向來互為因果,饑餓感會令人奮發圖強,而餐餐吃到滯又會令人喪失動力。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便是個有趣的例子。近年英國經濟衰退,奧運對經濟的刺激不敵歐債風暴的破壞力,高達8%的失業率達到近二十年來的最高點,而三分之一的失業者為25歲以下的青年,甚至許多牛津劍橋的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

好友K的英國友人便抓住這個契機,開設了自己的獵頭公司,專門針對英國名校畢業的本土高才生,為他們牽線搭橋來到亞洲尋找工作機會。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英國青年深知機會寶貴,甚至願意接受沒有底薪的工作職位,只需一紙工作簽證,憑借自己的學識和熱情,在香港或新加坡開始職業生涯。這若不是饑餓感產生的驅動力,又是什麼?

一邊廂,受饑餓折感磨多年的內地人邊艱苦奮鬥邊學著享受,文憑在手苦無出路的英國青年把握機會踏實工作;另一邊廂,平日三餐不愁的香港學童們絕食靜坐,揮霍著本應學習的時光忙著抗議。香港這個城市的未來似乎有了著落,而香港人的未來呢,似乎仍舊迷霧重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